找到相关内容91篇,用时1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因明论疏明灯抄卷六(末)

    唯此自相。是色根之境界也。问。识有时贪等起。如何唯说名现理耶。答。由意引故。虽贪等无分别故唯现量也。故瑜伽言。由二缘故诸烦恼生。一由分别故。二由他引故。意识中者具二缘生。识相应但由他力。不由...眼识变异。谓於青等悉变黄影。然无分别故名现量。大论唯说意识。依根钝乱。分别黄等。不说眼识亦不相违。  文。问言修定至何须佛说者。问言修定者离教分别等者。此问意云。若修定者离教分别。八地已上定心相续...

    释善殊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3538536.html
  • 王恩洋:因明入正理论释(2)

    所有分别现现别转,始名现量。然此现量非唯正智,以智唯是别境慧故。诸识、意识、贪等自证、及修定者离教分别,皆是现量。此正智唯属第四。显故特说,非无余三。  言比量者,谓藉众相而观于义。相有三种,如前...龟毛等。  有法自相相违因者,如说有性非实非德非业。有一实故,有德业故,如同异性。此因如能成遮实等,如是亦能成遮有性。决定故。  此胜论师对顶立。谓彼鸺鶹悟六句已,为传顶,先说实德业,彼皆信之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21938758.html
  • 《因明入正理论》教案(六)

    瓶、衣乃和合之假法,非法之自相。  ④似现量,略称似现,即对于所缘之境生起分别惑乱之智,不能正确量知其真实自相。例如不知瓶衣等以色香等四尘为体,别无自体,意识所缘者,唯四尘上之假名共相,反而生起...未来者,{4}三世中之诸不决智,{5}现世中诸惑乱之智,即见杌以为人等。要言之,即意识的一分与独头意识。又,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而起我执者亦属之。《入正理论疏》谓此等皆称为似现量有二解:{1}眼识...

    释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2138809.html
  • 正理滴点论广释

    根识)及意识二者成为所生及能生之事体时,意识亦说为现量(应说意识及率尔心等),是故瑜伽师智亦排除他相续之追随。若时与根识境界、意识境界为异者,尔时由能取已摄受故,即排除所谓有不适为能量过。若时能取...。“能起”者亦有二种:一更互能益,二能起同用。此中于短暂事体上,由不许成立差别故,能起同用性,以为“能起”。由境界及识(实即相分和见分)二者能起一意识。如是此二于此即双双能起性(实即自体分),...

    胜自在慧著 韩镜清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40838859.html
  • 关于佛教的认识论

    为根门而起,故名意识意识虽以精神性的意为其生起的根门,但是意识,其“意识”与眼耳等识同依色根出,同缘色法境。其“独头意识、乱意识、梦中意识、定意识”也与根身有密切关系,即是说属理性意识的...,名前识。由意根所发起的意识,即第六识。意识所依的根末那识,即第七识。以上诸识皆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种子之所转起,统名“转识”。阿赖耶识即是“藏识”,阿赖耶即含藏义,此识含藏诸识种子,能转起前七识的现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1740264.html
  • 印顺著:中国禅宗史(七)

    楞严经》,悟得“见”性常在,还没有迥脱根尘。依唯识学,这只是意识的有漏现量,没有随念分别,计度分别而已。正如《圆觉经》所说:“犹如眼根,晓了前境,得无憎爱&...断百思想,对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长。师闻之曰:此偈未明心地,若依而行之,是加系缚。因示一偈曰:慧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。对境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。   这一传说,也见于《传灯录》卷(大正51·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942122.html
  • 以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禅观思想为主轴之比较研究(二)

    的差别是,声闻行者修禅而摄心入定,以静坐为主;其入定时,意识不起(即没有见色、闻声等作用),唯有定中意识的内心明净而得心一境性。但是菩萨行三昧禅观的特色则不偏于静坐,而更重视在行、住、坐中修习心念...、劝请、随喜、回向、发愿等行门,入于甚深之妙乐禅定,并进而观照六根触境生识皆空,以了达实相三谛之正观。如说:   行者初入道场,当具足十法:一者严净道场,二者净身,三者三业供养,四者奉请三宝,者赞叹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0243494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9)

      覆梅撷芸书(七则)  覆梅撷芸书一  连接二函,于菩提、般若义详细明辨,可谓古之勤勇哲人。渐亦何知,但本圣言解析之而已,敬述如下:  来函问般若与菩提何分,般若是根本智,抑是意识,...说不与生灭合不合,不可说不生不灭合不合),是则为正智缘起。《楞伽》说:自心所现相续而生,生已即灭,名刹那法,如来藏名藏识,所与意识诸习气,是刹那法,是则为赖耶缘起。正智缘起、赖耶缘起,持业释也。缘起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344217.html
  • 唯识学“虚妄分别”之研究

    意识则有两种作用方式,一为无分别, 一为有分别。无分别意识若是与前识共起,称为意识,这是因为识作用时,一定要有意识参与其中,才能起作用,如吾人以眼晴看东西时,一定要有意识的作用,才可能看到...依止根本识 识随缘现 或或不 如涛波依水 (15颂) “意识常现起 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 睡眠与闷绝 ...

    陈一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145690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之抉择(2)

     大乘的智证,三昧(定)与般若(慧)是合一的。此中三乘的差别是,声闻行者修禅而摄心入定,以静坐为主;其入定时,意识不起(即没有见色、闻声等作用),唯有定中意识的内心明净而得心一境性。但是菩萨行三昧...、大乘修观所缘与次第的抉择  佛法以有情为本,关怀生命的终极问题,因为众生不但常觉受到身心与外境的制约,又时时懔于生存的迷惑,畏惧死亡的可怖。佛陀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是:先认清问题症结,接著才能真正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5.html